一直以來對有關“城市”的文字特別感興趣,因為它仿佛很遠,遠到陌生的僅是一堆冰冷的鋼筋水泥;但又似乎很近,近到我們每個人生活、工作的點點滴滴都融入到它的生命里,它像是一個龐大的母體,在大自然中寵溺地擁懷著人類,既提醒我們要與大自然和諧共處,又給予我們彰顯個性、特立獨行過“日子”的空間……
就像本書開頭那段話:“城市代表著人類不再依賴自然界的恩賜,而是另起爐灶,試圖構建一個嶄新的、可操控的秩序。”它給人類安全感,筑起屏障遠離自然界的野獸、風暴,它也給予人類激情,主動創造建設自己的美好家園!
這套城市系列叢書,展現給我們的還不僅如此。透過鋼筋水泥、高樓大廈、車水馬龍,城市背后有一只無形的手推動著它的發展與變化。以全球城鎮化發展脈絡最清晰的美國為例,從歐洲產業轉移橋頭堡的紐約商業圈,到二次工業革命資源重地的芝加哥經濟圈,再到二戰孕育出科技革命新浪潮的洛杉磯經濟圈,還有近期剛宣布破產的汽車工業城市底特律,無不告訴我們,城市是有生命周期的,城市的發展是有規律可循的,在人口、土地、資源、交通背后,有一只金融的手在推動、配置著這些因素,推動著城市從稚嫩走向成熟,從動蕩走向穩定,從衰敗走向再生……
《城鎮化大轉型的金融視角》一書正是從金融的視角對一個城市的興起,每一次城鎮化轉型背后的金融系統影響力娓娓道來,對城市大生產、大物流、大消費背后的金融支持進行橫向、縱向的脈絡分析,給我們展現了城市背后金融這張網絡的強大張力。
該書中的“中國式‘土地神話’”一章,從金融、稅收的角度解釋了地方政府為什么要低價出讓工業用地,以及如何配套出讓住宅商業用地,最大化地利用金融杠桿。同時也預測了隨著中國城鎮化的進一步發展,政府的供地策略可能會逐步由“高住宅地價,低工業地價”組合過渡到“高商業地價,低住宅地價,高工業地價”的組合。“尋找可持續融資方式”一章,通過回顧了地方政府融資模式的演變,對比了美國市政債、香港地鐵“軌道+ 物業”的土地出讓模式和定價模式,告訴我們房產稅勢在必行,軌道交通建設運營權和沿線土地開發權捆綁建設將會是下一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融資方式。
同時,該書還通過對城鎮化過程中人口、資源的轉變,告訴我們未來更嚴重的問題并非勞動工資上漲,而是工資上漲的速度超出勞動生產率上漲的速度;未來廉價大宗商品價格的終結和價格波動性的加強是一種必然趨勢,對中國等新興國家而言,將會給工業生產和制造帶來核心約束,使得原材料庫存對企業利潤的影響越來越大。
以上的點滴僅窺其一斑,書中運用了大量的歷史數據資料,對比了世界先進、失敗案例,從金融的角度闡述了目前城市的城鎮化現狀,也大膽預測了未來發展方向,推薦每一位手上有經營、心中想投資的人閱讀,至少會比漫天的機構、網絡評論有深度、有邏輯,讀起來更加暢快淋漓!
?????????????????????????????????????????????????????????????? (